安全上网,擦亮眼睛识陷阱
——基层部队引导官兵依法依规上网的几段经历
信息时代,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官兵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面对网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陷阱,个别官兵由于缺乏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在下载软件、网上购物、网上交友中容易上当受骗。这些问题,轻则造成个人经济损失,重则埋下失泄密隐患。
网络安全与官兵的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紧密相连。《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军队保密条例》等法规制度,对官兵使用网络有明确要求。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引导官兵不断提升法治素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法纪的刚性规范用网行为。要研究把握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规律,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帮助官兵认清网上的潜在风险,确保部队网络安全。
官兵经历①
别轻信“刷步数能赚钱”
■讲述人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下士 马 迪
前段时间,我在手机里添加了一款通过运动健身赚钱的小程序。这款程序称只要先交一笔押金,在一个月时间内每天运动超过规定步数,活动结束时就能获得可观的奖金,但也提醒“如果有一定天数不达标,押金就会被扣除”。
平时喜爱运动的我很自信,觉得凭自己每天的运动量,赢得奖金轻而易举。使用程序后,我的运动热情更加高涨。
虽然天天“打卡”,但小程序上显示我在两周时间内,有两次没完成任务。一开始,我以为是运动量没达到要求。为了不让押金“打水漂”,我想尽办法,甚至把休息时间用到运动上。即使这样,有时当天运动量还是达不到要求。
最终,因为运动量没有达标,我的押金被扣除。
运动量这么大还不达标,会不会是程序本身有问题?我认真思考后,将情况报告给中队长陈宝政。
在他的协调帮助下,我们请教了相关专业人员。原来,这是一个披着运动健身外衣的诈骗软件。软件通过设置看似简单的运动任务和提供可观的奖金,吸引人员注册加入,然后通过更改后台数据,造成用户无法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扣除押金的目的。
了解情况后,我如梦初醒,立即向平台投诉,却发现该款程序早已下线。“都是平时沉迷网络、耍小聪明占小便宜惹的祸。”这段上当受骗的经历,让我认清了网络诈骗无处不在,必须时刻警醒。
在中队干部的教育引导下,我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主动担任网络安全宣传员,和战友一起对手机软件进行了清理。我决心吸取教训,依法依规上网,把更多时间放到工作学习上。
(肖华兴、朱朝阳整理)
官兵经历②
识破“假客服”的套路
■讲述人 新疆军区某部上士 李冲玉
去年12月底,我在部队组织的网络安全讲堂上,向战友们讲述了一次网购受骗的亲身经历,为身边战友敲响了警钟。
有一次,我网购了一双新款运动鞋,下单后,我经常刷新物流信息,期待快递早日到手。可不知为何,物流信息一直没有更新。
过了几天,我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说我的快递不慎丢失,按规定“可以通过理赔程序申请商品价格5倍的高额赔款”。
由于申请赔款数额较大,加之“客服”能准确说出我的姓名、快递单号和收货地址等信息,我便轻易相信了对方。于是,我添加了“客服”联系方式,并按对方要求扫描一个二维码,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
填写完毕,对方又发起一次视频通话。我当时有些犹豫,申请售后为什么还要视频通话?对方解释说这是规定程序,以此确定赔款是转给我本人的。接通视频后,对方获取了我的即时头像画面,之后立即挂断了电话。随后,我便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后来得知,获取我的银行卡账号以及人脸识别后,不法分子可通过幕后操作进行转账。
发现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网络诈骗。我立即向单位报告并报警,驻地警方和银行及时为我办理止付手续,快速冻结被骗资金。最终,卡里被骗走的钱顺利追回,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由此引发的教训极其深刻。现身说法时,我提醒战友们,在上网过程中,凡是涉及个人信息和钱财交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慎之又慎,防止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刘春雷、梁 晨整理)
官兵经历③
“高回报理财产品”露了馅
■讲述人 西部战区陆军某旅上等兵 展 瑞
1月初,连队组织“网络安全伴我行”讨论交流活动,指导员刘景远介绍了多种新型网络诈骗的手段,为大家敲响了警钟。想起自己过往的一段经历,我对安全用网的感触更深。
一次周末,我在某短视频APP看到一段关于投资理财的内容,宣称通过购买他们推荐的理财课程,就能学习相关金融理财知识,快速实现“财务自由”。看到课程标价并不高,我心想学点理财知识也很有必要,便填写个人信息,购买了这门课程。
随后,一名“客服人员”与我联系,将我拉到一个聊天群中。群里每天都有“专家”发送一些理财知识,还有一些网友晒出自己经过“专家”指导后获取理财收益的截图。
很快,一名自称从事金融理财工作多年的“专家”添加我为好友,对方声称得到内部消息,建议我尽快买入某理财产品。想到群里网友晒出的收益,我有些心动,便按照“专家”提供的二维码,下载注册了一款网上自营的金融APP,并准备投入资金。
这款软件注册流程繁琐,需要多次填写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这让我警觉起来。
我想起指导员在一次预防网络诈骗教育中给大家的提示:由于虚假APP无法在手机应用市场上架,不法分子只能通过添加好友、发短信等形式骗取用户信任,通过点击网址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用户下载虚假APP,随后实施网络诈骗。
想到这些,我立即停止了操作。当询问那名“专家”这款APP的资质及相关信息时,对方却将我拉入黑名单。
我意识到自己碰到了网络诈骗,立刻卸载了该软件,并向旅队报告,及时向驻地公安部门举报并提交了相关信息。
(刘景远、孙 晨整理)
带兵人感言
强化依法用网的意识习惯
第76集团军某旅加榴炮一连指导员 米阿凡:当前,连队官兵上网购物、娱乐、交友越来越普遍。如果自身放松警惕,不能准确辨识一些不法分子设计的网络诈骗伎俩,就容易上当受骗。剖析一些典型案例不难发现,不法分子的网上诈骗行为,往往是在受害人防范意识不强、贪图小利等情况下,诱导受害人放松警惕,最终踏进陷阱。作为基层带兵人,要准确了解把握官兵思想状况,加强对官兵上网行为的教育引导,开设法治教育课堂,组织大家学习军队保密、国家反诈骗等相关法规内容,邀请专业人员讲授相关知识,梳理出安全上网注意事项。要采取警示教育、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官兵强化依法用网的意识习惯,不断提高防范能力,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做到科学识网、正确用网、依规上网,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不给诈骗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探索管理督导的管用招法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大队教导员 颜习军:网上一些不明程序、软件经过包装设计后,让人很难辨别,年轻官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上当;个别用网多年的官兵意识松懈,觉得自己不会轻易受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结合实际经常开展排查整治,督导官兵卸载删除可疑的链接、APP、小程序、公众号等,自觉遵守网络安全相关规定。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官兵自查、业务部门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苗头。积极引入手机安全管控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识别和屏蔽可疑链接、诈骗软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防范网络风险。同时,注重构建部队、家庭、社会联防联控机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和情况,协力做好督导管理,确保人人懂网络安全、处处想网络安全、时时讲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