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保姑~
不知道大家对关注不,最近金融圈出了点事儿!
事关银行,咱们小声说啊~
代销的一款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暴雷了。
当时声称年化收益4.1%的鹏华聚鑫1号-25号资管计划产品全线违约,老百姓百万起投,现只能返还本金的60%。
不可思议吧,猝不及防吧,这可是工行诶!我们的工行!
今年2月份,工行推出了一个固收理财,风险等级为R3,100万起投,6个月到期,业绩比较基准4.1%。
R3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的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R5五个等级:
R1风险最低;
R5的产品不保本,风险极大;
R3呢,算是稳健平衡类的理财产品,风险适中,预期收益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性。
工行“代理销售”,发行管理方是鹏华基金下面的子公司鹏华资管。
都很大牌,看起来没什么不对。
但没想到,到了今年8月,6个月的锁定期还没到,鹏华资管就在8月14号发布了一则公告,要提前结束计划,说是在30天内完成分配。
有这么顺利倒还好了!
奇葩的是,接下来的9月、10月鹏华资管接连出公告,从延期30天到延期40天,直到最终的10月16日,公告说基本完成兑付。
是“基本完成”哦,事实上,至此投资者还没有拿到钱。
代销的工行这时候就说了,
现在产品出问题了,没办法如约兑付,我们现在有个方案:想要钱的,现在就可以给你们,不过只能拿回本金的60%。
这个公告出来,投资者都炸了!
那肯定不愿意啊。
于是工行又说了,
既然这个方案你们不愿意,那还有一个方案:在10月20日先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的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再兑付。
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没办法,
好歹能把本金保住。
就这样,事情才平息了下来。
据说资产到位后,鹏华资管重仓了某民企集团发行的债券。
但这家集团在2019年的时候资金就有问题,并且负债率达到了72.07%,这一点稍微关注点投资市场的人都知道。
牛逼哄哄的鹏华资管不可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鹏华资管还是选择重仓?你们觉得他怎么想的?
操作失误吗?脑子发热吗?
我觉得没这么简单。
后来就有消息说,就是因为这个重仓的债券暴雷,导致整个理财计划崩盘。
更清奇的消息说,这个理财计划原本就是工行操盘的,鹏华才是背锅的。
额,突然信息量很大了。
以上都是各路媒体放出来的消息。
不管背后真正发生了什么,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不一定安全,实锤了。
工行出事了,好了,大家又开始各种焦虑了,
连钱都不敢存了,
这也完全没必要。
我们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搞清楚风险等级,还有收益到底固不固定?
你投的钱,最后的去处大概是哪里?对吧?
不要因为你是在银行买,就默认100%安全,选择性忽略风险。
这样你到时候钱没了,找谁哭去?
老百姓想理财,但是一定要保本,哪些产品是确定安全的呢?
目前确定安全的理财产品还有:国债、银行存款以及部分理财产品。
国债不用说,是国家背书,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完全不用担心拿不回本金的情况,购买的时候单纯去看收益就行了。
银行存款本来大家也很放心的,都存了半辈子了,虽然没剩多少余额,但是也没见亏过。
这个跟银行卖的理财产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是这次的暴雷事件让大家莫名开始警惕。
不过银行存钱这里有个知识保姑也科普一下:万一银行破产我们存的钱怎么办?
根据银行《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银行破产后,储户存的钱如果在50万以内,国家可以兜底赔付,且7个工作日内赔付到位;
但是,如果在破产银行存款超过50万,那么,超过的部分就没什么保障了。
所以,有钱的朋友注意了,有大额存款需求一定要把资金分散存入不同的银行,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作为分散风险,完全可以选择购买一些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型保险产品。
保险理财产品,不是所有的都值得买。
当下保姑推荐大家去买的做长期理财规划的,主要有这两种: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
像万能险和分红险这种,收益都是不固定的,不建议大家去买。
想要真正保证收益的理财型保险就去买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
在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的合同中,产品的现金价值都写的明明白白,收益是怎么样的也清清楚楚。
目前市面上的终身寿险有两类:定额终身寿险和增额终身寿险。
定额终身寿险就是我们经常“批判”的终身寿险,它的保额固定,只有身故才能赔付,既没什么收益又贵的离谱。经常被捆绑在“平x福”、“国x福”等捆绑型保险上拿去坑人。
增额终身寿险则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保额会增长的寿险。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理财”。
虽然它前期保额低,但它的保额可以复利增长,后期上升趋势非常快。
同时,它的现金价值也是呈同样趋势增长,作为长期稳健理财,又可以随时减保取出部分现金价值出来用,真的非常有优势。
这种增额终身寿险有三个特别大的优点:
像是一个活期账户,现金价值就是账户里的钱,你可以随取随用。
没有时间和额度的限制,只要现金价值不为0,任何时候都可以减保任意金额出来。这个减保拿出来的钱,其实就是现金价值账户里的余额。
非常适合用作中长期理财规划,像作为孩子的教育金、儿女的婚嫁金和养老金都可以。
增额终身寿的保单价值是以每年3.5%左右的复利进行增值,时间越长增值的越多。
在前期的时候复利可能比不过某些单利的理财产品,但是时间越长优点凸显的越明显。
以目前最火爆的一款如意尊2.0增额终身寿险举个例子:
30岁男,年投5万,交费10年,一共交50万 ▼ :
绿色框表示已经回本,交费期还未结束,如意尊2.0就已经回本。
真实收益如何呢?
50岁时:退保能拿84.63万,是已交保费的1.69倍,收益34.63万;
60岁时:退保能拿119.37万,是已交保费的2.39倍,收益69.37万;
70岁时:退保能拿168.37万,是已交保费的3.37倍,收益118.37万;
80岁时:退保能拿237.52万,是已交保费的4.75倍,收益187.52万;
90岁时:退保能拿335.01万,是已交保费的6.70倍,收益285.01万。
70岁翻到3倍多,真的很不错。
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直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管,又受《保险法》约束,无敌安全,没有之一。
在中国能开得了保险公司的,谁还没点底蕴,不说别的,光是成立保险公司,就需要净资产不低于2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条件之一,还有其他的诸多限制,毕竟现在的保险牌照不是你有钱就能拿到的。
阿里、腾讯、京东这些大佬都还要通过入股别的保险公司,踏入保险大门。
这个就不多说了,之前文章分析过很多遍了。
这两年,增额终身寿险算是变成了理财市场的新宠。
很多人不仅把它拿来做养老、孩子教育和婚嫁金规划,甚至好多年轻人把它当作婚前财产配置来给自己一个安稳的保障。
举个例子:
芳芳,28岁,年轻貌美肤白大长腿,毕业5年攒下了10万元,今年芳芳终于遇到了那个让她心动的人,准备结婚了。
但她有一个担忧,自己攒的10万元虽然不是个大数字,但是万一两个人婚后出了问题,自己不想伤钱又伤心,怎么办?
这时候她可以投保一份如意尊2.0增额终身寿险,可以满足芳芳需求,减少她的担忧,并且每年还能持续增值。
她可以选择以自己为投保人和被保人,受益人指定自己的父母各50%。
如果婚内芳芳需要用钱,家庭双方都没钱的话,她可以部分减保取出零用钱;
如果芳芳未来生了孩子,还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变更为受益人。夫妻感情好,也可以把丈夫变更为受益人;
如果最后离婚了这笔钱也是属于芳芳的婚前财产。
芳芳一直都有这份保单的掌控权。
所以这部分大家好好看看,回头我们出各家增额终身寿险的测评,记得找到一款好产品,占个先机。
年金险其实有点像国家养老金。
现在存钱,以后到了约定时间开始领钱。
年金保险不是以小博大的投资,它更安全、稳定和持续。
而且它的收益是写入保险合同的,所以收益是有保证的。
但是与其他理财方式相比,年金保险的流动性较差,一旦规划,就要做好长期锁定的准备。
增额终身寿险,可以加保也能随时减保,不限次数,特别灵活,这一点很好。
比如你30岁开始投保,想40岁领一笔,50岁领一笔,60岁领一笔都可以。
你完全可以自己决定,领多少,留多少。
当然,频繁的减保也会导致现金价值降低,后面计算复利的基数也会降低。
所以到老了,可能账户没什么钱了也有可能,因为你年轻的时候取的多嘛。
年金险呢,是到了约定时间才能按固定频率领取固定金额,灵活性相对弱一些,但是它很稳定。
比如我就是拿这笔钱规划养老,那么到55岁之后,每月能领取一些钱作为我到时候的养老金,活到什么时候就领到什么时候,相对来说老了会特别安心。
所以两种产品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在保姑看来,
如果你还年轻,还有很多任务,比如孩子还在上学,家里老人年纪也大了,那么可以先买增额终身寿险,到需要用钱的时候,随时可以取出来用。
如果你已经决定,用一部分钱去做专门的养老计划,那就去买年金险,这是一份收益很好,并且很稳定的养老金来源。
大家明白了吗?
小编注:为了丰富原创内容,值得买社区与优质媒体号进行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同时也为这些优秀的自媒体号提供展示平台。此篇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懂保爷”,微信搜索“mrdongbaoye”
分析师:张菁 (执业证书编号:S0890519100001)
1.监管政策及资管市场要闻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发布
2021年9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2021年12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制定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五个月后施行。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按照同类资管产品监管一致性原则,考虑部分理财产品特殊性,在一些条款中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的具体操作性要求:①面向单一投资者发行的私募理财产品可不受流动性受限资产比例要求、7个工作日可变现资产管理要求等限制;②新增开放式理财产品中的高流动性资产投资比例要求;③明确巨额赎回规定中计算理财产品总份额的时间基准为前一日终。
制定《办法》是银保监会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的具体举措。填补了理财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空白。《办法》的整体设计思路时将流动性风险管理贯穿于理财业务运行的全流动。通过建立专门的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理财公司规则体系,有助于督促理财公司完善流动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能力,更好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兑付能力,防范被动变现资产降低产品净值,既有利于保障投资者申赎产品的权利,也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得到公平对待。《办法》也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理财产品正在推进净值化转型,与金融市场、其他资管产品的关联增多,对产品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出台《办法》,有助于督促机构加强产品流动性管理,更好防范风险跨市场、跨产品传染。
广银理财获批开业
2021年12月29日,广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银理财”)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成为2021年首家、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前最后一家揭牌成立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广银理财注册资本50亿元,注册地为上海。
广银理财是第七家开业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广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兵出任广银理财董事长,曾任广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的祁一飞出任总裁。
在具体业务上,广银理财聚焦客户需求,打造基于“幸福理财”品牌的广银理财产品体系。一方面,构建“类保险”养老保障型产品+“类存款”生息类产品+“类公募”增值类产品的产品生态圈;另一方面,根据各类型客户的投资偏好,在三项基本功能产品之外,推出定制化产品服务,围绕全球资产配置、高参与度结构化投资、优质非标定制以及优秀私募管理人筛选等方向加大相关产品供给。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进度有所放缓。以广银理财为例,此次开业距离其获批筹建已过去16个月,远远超过《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建期为批准决定之日起6个月的规定。目前,仍有4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但至今仍未开业,分别是浦银理财于2020年8月获批筹建、民生理财于2020年12月获批筹建、渤海理财2021年4月获批筹建、恒丰理财2021年6月获批筹建。值得注意的是,浦银理财与民生理财获批筹建距今均已超过12个月,暂未传出开业消息。截至目前,已有29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另有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筹建。
雪球结构迎强监管,部分信托公司雪球产品发行叫停
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收官,进入2022年,雪球结构再次迎来强监管。根据券商中国报道显示,1月5日,部分涉及衍生品业务的信托公司(主要是雪球类)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暂停发行雪球类信托计划产品。
回顾监管的动态,本次叫停雪球结构信托产品并非突然为之,而是有迹可循。2021年8月,监管部门向券商发文,规范雪球产品的发行与宣传,要求在销售底层资产为雪球产品的资管产品过程中,应谨慎使用“保本”、“稳赚”等词汇诱导投资者购买或片面强调收益。2021年9月份,基金业协会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进行了雪球期权的窗口指导,主要内容包括:1、投资比例:单只产品投资雪球结构期权的比例不超过25%,全部为专业投资者且单个投资者超过1000万的封闭式集合计划可豁免;2、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产品风险等级要和雪球的风险相匹配;3、加强信息披露,在合同中明确产品敲入的风险,产品运行期间发生敲入的,要对投资者进行特殊风险解释;4、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不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对雪球产品进行代销;5、9月份开始对不符合要求的雪球产品不予备案,不影响存续产品运作。另一方面,上海地区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了辖区的信托公司,要求停止向自然人销售雪球产品。本次,雪球结构的暂停发售从券商资管产品扩大到信托计划,并且范围从上海地区扩大到全国,已经在筹备中的雪球类信托产品暂不受影响。预计后续针对信托投资券商收益凭证的细则要求也将发布,口径将参照资管行业监管。
从近半年监管动态可以看出,加强雪球类产品强监管是进一步压实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具体执行。一方面是在发行端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在销售端严格规范销售材料,敦促金融机构严格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当市场上以类固收、类理财名义进行宣传的产品销售与发行时,投资者对于这类稀缺的高收益产品给予过度的期望,但实际上雪球并非保本产品,随着市场下跌随时有敲入风险。未来,纯雪球类策略将面向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门槛的合格投资者,面向一般个人投资者的雪球类产品将会以其他资产+雪球的形式出现。
2.理财市场月度简况
2.1. 非保本理财产品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12月非保本理财产品发行3793只,同比减少39.7%,环比增加19.2%,环比数量增加主要系理财子公司发行数量激增所致,有可能是部分理财子公司为了年末冲规模而大量发行产品。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理财子分别新发非保本理财产品176只、202只、1230只、1104只、17只和1064只。
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占比再次超过九成。从11月开始,非保本理财产品中净值型产品的占比首次超过九成,作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个月,12月新发非保本理财的净值化程度维持高位,一方面,高净值化比例反映出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已经做好准备完成过渡期收官,进入新资管元年,另一方面,仍存在少数非净值型的产品则是整改残余难点,是各家理财机构需要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12月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3566只,净值型产品占比94%。净值型产品中,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分别发行3340只、197只和29只。
从发行期限看,3个月以内的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4%,3-6个月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25%,6-12个月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29%,1-3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23%,3年以上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8%。2021年全年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收益率方面,我们统计了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12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3年、3年以上业绩比较基准均值分别为3.88%、4.00%、4.18%、4.56%、5.29%,按产品类型划分,12月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分别为固定收益类4.16%、混合类4.98%(权益类产品数量过少暂不统计),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比上升4BP,而混合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比上升66BP。
2.2. 理财子公司产品
2021年12月,剔除从母行迁移至理财子公司的旧产品,统计由理财子公司新发的产品数量,12月理财子公司共发行1064只理财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929只,混合类124只,权益类11只。11只新发权益类产品中,公募权益类产品有1只,为贝莱德建信理财贝盈A股新机遇权益类理财产品2期(最低持有720天)。
12月理财子公司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的业绩比较基准,按产品种类和期限算,固定收益类1-3个月为3.41%、3-6个月为3.69%、6-12个月为4.11%、1-3年为4.56%、3年以上为4.39%。
混合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3-6个月为4.1%,6-12个月为4.53%,1-3年为4.94%、3年以上为5.53%。
2.3. 产品端: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含权比例概览
产品体系的建设是各家理财子公司落实战略定位、实现差异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理财子公司通过梳理自身在客户、资金以及渠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能力边界,结合区位特点等因素,打造有特色的产品体系。现阶段,理财产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理财子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混合类理财产品布局权益类资产。混合类产品方面,我们发现实际产品运作中,部分理财子公司会根据混合类产品的含权比例梯度划分产品团队分别管理,但含权比例信息难以从产品名称判断,需要从产品说明书披露中获得。我们梳理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存续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全市场共有3313只,其中由理财子公司管理运作的产品1619只。为了更好的进行产品对标,根据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的产品说明书,我们进一步统计有具体披露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含优先股)的1076只混合类产品情况。
(1)多数理财子公司含权资产以10%为划分梯度进行产品创设
目前,存续的理财子公司管理的混合类产品中,约六成有披露具体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整体来看,混合类产品的含权比例多以10%为划分梯度,含权比例在30%、40%和50%的数量占比分别为36.0%、27.8%和23.7%。统计中我们发现,工银理财的混合类产品含权资产划分颗粒度会更细到5%,93只含权比例为35%的产品中有89只是工银理财产品。除此之外,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也有个别产品会将产品的含权资产比例差距设置到5%。
(2)含权比例在30%的混合类产品占比较高,其中工银理财发行数量一骑绝尘
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显示,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为30%的混合类产品占比相对较高,其中,工银理财发行数量最大,为320只。农银理财、信银理财、中邮理财发行数量相对较多,在10只以上。华夏理财、交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也有布局。
表6 含权比例30%的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系列(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机构名称
产品系列
产品数量
工银理财
个人"全鑫权益"智合-多资产FOF平衡型季度定开
320
"全鑫权益"灵活配置策略封闭
全鑫权益私银尊享
恒睿平衡
恒睿睿鑫
恒睿睿盈私银
核心优选混合类
两权其美90天持盈
农银理财
"农银进取·两年开放"价值精选
26
"农银进取·三年开放"价值精选
"农银进取·五年开放"价值精选
"农银进取"科技创新
信银理财
百宝象同享两年封闭
19
双赢全球多资产
慧赢成长同享定开
大中华股债混合
七彩象睿享同行周开
七彩象双赢同行半年定开
七彩象双赢同行一年定开
百宝象灵活配置稳享两年封闭
中邮理财
邮银财富·鸿元一年定开
11
邮银财富·鸿元合家欢
华夏理财
ESG混合偏债型一年定开
4
交银理财
博享长三角价值投资两年定开
2
博享慧选
南银理财
珠联璧合致远平衡两年定开
2
苏银理财
聚源圆融智享
1
招银理财
招智多资产FOF
1
建信理财
私行专享"恒星"多元配置
1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
(3) 含权比例在40%的混合类产品的参与机构数较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含权资产30%混合类产品数量一家独大的情况,理财子公司发行含权比例为40%的混合类产品的参与机构数更多,发行数量也更均衡。其中,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的发行数量较多。
表7 含权比例40%的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系列(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机构名称
产品系列
产品数量
建信理财
"诚鑫"多元配置混合类封闭式
104
"诚鑫"量化混合类封闭式
“诚鑫”碳中和混合类封闭式
招银理财
钻石财富系列之睿远平衡
53
招智睿远平衡(两年封闭)
招智睿远平衡(三年封闭)
招智睿远平衡(中证500增强)
招智红利月开偏债
招智泓瑞多资产FOF日开
招智泓瑞均衡配置日开
招智合富1号(三年封闭)
招智混合策略FOF(尊享对冲)
招智量化精选(平衡型)日开
华夏理财
龙盈混合G款
51
龙盈ESG混合G款
混合偏债型两年定开
混合偏债型一年定开
混合偏债型一年半定开
混合偏债型半年定开
混合偏债周期360天
混合偏债周期520天
混合偏债封闭式
苏银理财
聚源全明星偏债
24
聚源私享全明星偏债
聚源圆融智享3年进取定开
兴银理财
天天万利宝稳利
21
睿盈优选平衡
兴承恒享开放式
兴承恒享封闭式
工银理财
"全鑫权益"鑫尊利
17
"全鑫权益"两权其美
"全鑫权益"鑫尊利科技创新优选
全球精选封闭型
全球精选私银尊享
全球臻选
智合私银尊享多资产FOF90天持盈
恒睿睿合私银尊享量化FOF
恒睿睿盈私银尊享
信银理财
双赢全球多资产(私行)
11
多彩象添富平衡精选一年定开
多彩象多资产壹号一年持有期
交银理财
博享甄选通德一年定开
6
博享甄选通德日开1号(一年持有期)
南银理财
珠联璧合鑫致远平衡两年定开
5
珠联璧合鑫致远平衡一年封闭
光大理财
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
2
平安理财
智享优选FOF偏债混合日开
2
中邮理财
邮银财富·鸿博一年定开3号(FOF平衡策略指数)
2
邮银财富·鸿鑫一年定开5号(领先成长)
徽银理财
"智盈"精选FOF混合类最低持有540天
1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
(4) 含权比例在50%的混合类产品中交银理财发行数量最多
含权比例在50%的混合类产品中,交银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发行数量较多,值得一提的是,工银理财含权比例50%的混合类产品全部面向私行客户。
表8 含权比例50%的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系列(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机构名称
产品系列
产品数量
交银理财
博享长三角价值投资两年定开
82
博享长三角价值投资18个月定开
博享长三角价值投资一年定开
博享长三角价值投资三年封闭式
博享均衡配置两年封闭式1号(私银专享)
博享均衡配置ESG两年封闭式1号(私银专享)
博享甄选日开1号(一年持有期)
博享全球精选日日开(一年持有期)
博享睿添利偏债混合私银尊享(540天持有期)
工银理财
全鑫权益私银尊享封闭
67
鑫尊利私银尊享一年定开
鑫尊利私银尊享半年定开
鑫尊利私银尊享3个月定开
鑫尊利私银尊享1个月定开
恒睿平衡私银尊享封闭
恒睿睿盈私银尊享90天持盈开放式
恒睿睿盈私银尊享科技创新60天持盈开放式
恒睿睿盈私银尊享科技创新180天持盈开放式
恒睿睿盈私银尊享科技创新365天持盈开放式
恒睿私银尊享科技创新混合类3个月定期开放
恒睿睿合私银尊享量化FOF混合类1年定期开放式
智合私银尊享多资产FOF封闭
智合私银尊享多资产FOF720天持盈开放式
智合私银尊享多资产FOF1080天持盈开放式
两权其美私银尊享科创优选3个月定期开放式
两权其美私银尊享市场中性6个月定期开放式
农银理财
"农银同心"价值精选
50
"农银同心·两年开放"价值精选
"农银同心·三年开放"价值精选
"农银同心"科技创新封闭式
"农银同心·一年半开放"科技创新
"农银同心"ESG主题
"农银同心·灵动"360天科技创新
"农银同心·灵动"540天价值精选
"农银同心·灵动"720天价值精选
"农银同心·灵动"900天价值精选
"农银同心·灵珑"科技创新
"农银同心·灵珑"价值精选
"农银同心·灵珑"FOF策略
苏银理财
聚源全明星
21
聚源多策略1年定开
聚源多策略6月定开
中邮理财
邮银财富·鸿元两年定开
17
邮银财富·鸿元两年定开(军工行业策略)
邮银财富·鸿元两年定开(资本市场改革)
邮银财富·鸿元一年定开(岁岁盈)
邮银财富·鸿元一年定开(价值优势)
邮银财富·鸿元半年定开(安心回报)
信银理财
睿赢精选组合(半年开)
6
双赢全球FOF
睿赢成长尊享季开
全委恒赢进取三年开
安盈象平衡精选一年定开
中银理财
(灵活配置)中银理财-智富(封闭式)
5
(定增优选)中银理财-智富(封闭式)
(蓝筹精选)中银理财-智富(封闭式)
中银理财"禧"系列(封闭式)
光大理财
阳光橙增盈抗通胀1号(1年最低持有)
3
阳光橙增盈碳中和增强(182天最低持有)
阳光橙增盈教育成长(36M最低持有)
汇华理财
汇诚封闭式
3
南银理财
珠联璧合致远平衡ESG主题(最低持有364天)
1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 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 本报告所载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独立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载的信息于本报告发布后不会发生任何更新,也不保证本公司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不会发生变化。
★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所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 本公司秉承公平原则对待投资者,但不排除本报告被他人非法转载、不当宣传、片面解读的可能,请投资者审慎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 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转载、复制。如合法引用、刊发,须注明本公司出处,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 本报告对基金产品的研究分析不应被视为对所述基金产品的评价结果,本报告对所述基金产品的客观数据展示不应被视为对其排名打分的依据。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我方基金产品研究成果作为基金产品评价结果予以公开宣传或不当引用。
适当性申明
★ 根据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关法规,该研究报告仅适合专业机构投资者及与我司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的普通投资者,若您为非专业投资者及未与我司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的投资者,请勿阅读、转载本报告。
A新卖点+费率“价格战”成常见的获客手段
在规模和业绩均承受压力的背景下,202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花样不断。当年年初,银行理财市场上便出现了一些主打新卖点吸引用户的理财产品。
2023年1月19日,工银理财率先推出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相比此前大多数理财产品使用的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更能够实现多样化的理财策略,从更多维度进行创收;与市值法对比,混合估值法风险相对更小,其产品底层资产相对安全,净值走势平稳。但是,混合估值法产品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流动性方面,混合估值产品均有较长的封闭期,流动性相对更差,对银行理财机构的运营能力提出了考验,也需要投资者能承受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其后,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理财公司陆续发行混合估值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过,此类产品也仅在去年年初被各大银行力推,其后便逐渐低调。
整个2023年,为了获客、抢客、留客,调降费率逐渐成了银行理财市场争夺用户的常见手段。
5月23日,招银理财推出了一款名为“招卓价值精选”的权益类理财计划产品,声称“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打响了银行理财产品价格战,随后,各大银行理财公司纷纷应战,兴银理财、杭银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发布费率调整公告,纷纷下调了产品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各种费率。调整后,多款理财产品管理费率被降至零。
不过,上述费率“折扣”通常都有时间限制,后续仍有恢复的空间。在2023年8月,理财市场出现回暖后,理财子公司又上调了个别产品的管理费率。
2023年11月末,理财市场战火重燃,招银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苏银理财、华夏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公告,下调旗下在售理财产品的费率,主要涉及固定投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销售手续费率等,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已经被降至0。其中,仅招银理财发布的优惠公告就近10条,拟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给予阶段性费率优惠,覆盖类型多为现金管理类以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多款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固定投资管理费费率从0.2%优惠至0%,兴银理财在对旗下“添利”系列多款产品进行了费率调整时,“添利天天利7号V”的销售服务费费率由0.3%降至0%;农银理财的某款开放式理财产品,同样于近期将固定投资管理费降至0%。另外,还有部分理财产品设置了“破净免费”的模式,例如,兴银理财处于产品募集期的“富利兴合富达红利1号”,在产品成立之日起的1年内,若产品估值日前一日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则该估值日不收取投资管理费。
从产品类型来看,参与两次费率下调的多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和固收类产品,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内,银行理财的费率“价格战”还会继续,但长期来看,银行理财出于盈利的诉求,持续性的费率调降可能性不大。
B理财公司成理财市场最大主体
2024年1月1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3年12月29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获准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完成后,该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开业申请。
至此,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在内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已设立或获准筹建理财公司,银行理财公司总数将扩容至32家。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通过设立理财公司可以实现理财产品的销售管理更加宽松、投资范围更加广泛、销售起点更加灵活。
如今,国内的银行理财市场正好走过20年历程。
早在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我国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这标志着国内银行理财业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18年4月,央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资管新规”,推动资管业净值化改革。随后,原银保监会陆续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成立子公司专营理财业务,自此,国内理财市场开启了新时代。
2019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正式开业,成为国内首家正式开业运营的银行理财公司,从而拉开了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序幕。随后,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已有31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包括26家中方全资理财公司和5家中外合资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均已设立理财公司,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除了浙商银行,其余11家银行的理财公司均已落地运作。城商行方面,已有包括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徽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上银理财和北银理财8家理财公司设立。农商行方面,目前仅有重庆农商行开设渝农商理财公司。
从成立节奏来看,理财公司的成立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进程。2019年,银行系理财公司加速落地,共有11家理财公司开业,包括六大国有银行的理财公司,以及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三家股份制银行下属理财公司,此外还有杭银理财和宁银理财这两家城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2020年开业的理财公司的设立节奏同样较快,当年达到9家,包括平安理财、华夏理财、信银理财3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徽银理财等4家城商行理财公司,渝农商行理财公司1家农商行理财公司,以及首家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公司。2021年,理财公司的设立节奏明显放缓,当年仅有贝莱德建信理财及广银理财两家理财公司成立。2022年,理财公司的设立再度提速,当年开业的公司达到8家,2023年则仅有1家合资理财公司法巴农银理财开业。
作为新生资管机构,4年以来,银行理财公司的规模增长迅速,市场占比越来越高,目前已成国内理财市场的最大主体。来自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相关报告显示,从理财市场整体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1.62万只,存续规模2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99%,占全市场的比例达81.55%。
C银行理财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在理财净值持续修复、渠道端加强投资者沟通等多重努力下,2023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市场规模相对平稳。结合市场规模来看,理财子公司仍然是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市面上共新发2832只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120只,环比下降-4.1%;同比增加275只,同比增加10.8%,连续11个月同比增长。在2023年12月新发行产品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1366只,占比48.2%;农商行发行产品625只,占比22.1%;城商行发行产品678只,占比23.9%。12月理财子公司新发行产品占比较11月大幅提升达到年内高点,继续保持各类型机构第一。
展望2024年,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业的整体发展相对乐观。
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动态平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
中信证券相关人士预计,2024年理财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上半年理财规模预计将小幅平稳增长至28万亿元左右,下半年在理财子公司的冲量发力之下,理财整体规模预计将会重新站上30万亿元的关口。未来,理财子公司一直在不断拓展自身的他行代销渠道,逐渐减少对母行的依赖程度,增强自身的市场化竞争力。2024年,他行代销渠道将成为理财子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届时,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优势明显的理财子公司将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银行理财公司服务的客群主要还是银行客群,银行客群对理财产品抱有低波动、收益稳定的预期,理财产品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实现约定的收益,这是理财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追求相对收益排名)之间的显著差异。因此,理财公司应该坚持综合型资管机构的发展定位,建立起跨市场、全品类的资产投资能力,产品业绩以绝对收益为主、相对收益为辅,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理念、投资能力,才能以战略定力支撑长期的商业成功。在银行理财产品体系上,一方面,要发展现金类、短债等存款替代型产品,满足客户对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以绝对收益目标的固收+产品为重点,探索向中长期和中高波动产品延伸布局,形成更丰富、全面的产品体系,打造第二发展曲线。
中国银行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士则认为,下一步,理财子公司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方面通过发力主题理财,提供独特的投资策略、投资标的或者投资方式,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科技手段,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理财服务。同时建设专业的理财团队,包括投研团队、风控团队和销售服务团队等。另外,理财子公司还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覆盖能力。
(责任编辑:梁艳)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