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产业强县主引擎”调研报告

“立足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产业强县主引擎”调研报告

adminkey 2024-10-30 体育 904 次浏览 0个评论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县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9.7:41.2:39.1发展到2019年的15.6:42.7:41.7,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5年的17.2:40.2:42.6发展到2019年的7.1:54.1:38.8,三次产业实现税收占比发展到2019年末为0.1:53.5:46.4(详见附件1)。第二产业的提升和壮大,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启之际,县政协围绕“立足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强县主引擎”课题,展开调研和剖析。调研组经过深入调研、比较分析后认为,在现阶段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中,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增长贡献多的依然是第二产业。但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规模不大、质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依然存在。二产兴则经济强,凝心聚力持续提升和壮大第二产业是当前我县实施产业强县战略的主攻方向。 一、发展现状 全县第二产业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和沉淀积累,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化工、矿业开采加工、袜业箱包服装、智能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详见附件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化工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全县现代化工产业,依托东至经济开发区发展平台,围绕价值链,打造产业链,坚持创新发展,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初步形成了以基础原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和农药原料化工等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产业。 1、基础原料化工。2019年,华尔泰、广信农化、泰合森能源3家主要基础化工原料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4亿,同比增长26.5%,实现税收1.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区内基础化工涵盖了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拥有“三酸两碱一气”等大宗化工基础原料,为区内其他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2、新材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其他精细化工类企业15家,2019年实现总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税收0.5亿元,同比增长34.2%。新引进入园新材料及其他精细化工企业17家,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133亿,税收6.4亿。 3、生物医药化工。医药企业13家,2019年实现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税收0.3亿元,同比增长42%。新引进1家制药企业——泰福制药,目前一期抗精神分裂药奥氮平、抗抑郁药盐酸曲唑酮等原料药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3亿元,投产后可实现销售6.6亿元,税收1.2亿元。 4、农药原料化工。农药类企业7家,2019年实现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税收0.4亿元,同比增长23.5%。 (二)矿产资源开发整体价值初显 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适时启动了矿山整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1、矿企生产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我县矿产品产量670万吨,产值3.3亿元,上缴税收4300万元。2017年,矿产品产量720万吨,产值5亿元,上缴税收7900万元。2018年,由于绿色矿山创建和矿产品价格上涨,矿山实际产能和税收大幅提升,矿产品产量1348万吨,产值9.3亿元,上缴税收2.0亿元。2019年,产值20.1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 2、矿山开采达标升级有序。8家矿山编制了绿色矿山创建实施方案并通过市级审查。亿瑞矿业、六合华丰、金翔矿业、琨岗矿业、北山矿业和华坤矿业等6家矿山已按照创建方案进行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获得市级“绿色矿山”称号,国风矿业绿色矿山创建市级现场验收已完成。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绿色矿山建设资金3.4亿元。 3、矿业经济贡献逐渐显现。矿山行业税收是我县税收的主要支柱之一,2018、2019年度分别入库税款1.78亿元、2.2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量的14.7%、16%。 (三)食品、袜业箱包服装、装备制造齐头并进 全县绿色食品加工、袜业箱包服装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利用大渡口经开区和尧渡袜业特色小镇等发展平台,不断积累创新发展,初显齐头并进发展态势。 全县第二产业通过多年的传承、引进、创新和发展,产业门类较多,但县域经济发展应有的放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综合以上比较分析,在我县第二产业中,从业人员多、产值高、税收贡献大、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首数现代化工产业,其次为矿业产业,因此调研组建议,将现代化工产业和矿业产业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动全县第二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双管齐下打造产业强县主引擎。 二、存在问题 全县第二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发展较快的兄弟县(区)相比,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仍然存在“总量偏小、质量偏低、势头偏弱、要素偏紧”等问题,在不同产业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现代化工产业层面 我县现代化工产业历经多年的磨炼摔打,发展势头向好,不容置疑。但从发展趋势看,受土地资源、环境容量、人才引进、规划空间等要素制约,从客观上讲,发展空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效益,是经开区面对的现实问题。经开区的发展要针对不同阶段暴露出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破题措施。从现阶段看,主要问题表现为: 1、集群效应不强。产业集群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同行业企业的整合、集聚,促进相互合作,形成规模效应。但我县当前产业集群发展更多停留在形式的聚集上,不是上下游企业的有序链接,企业产品之间本地配套率较低。入驻园区的企业虽有空间上的集聚,但关联度低。以东至经开区为例,除各企业使用基础化工原料外,医药企业之间仅众望制药和普洛生物、新赛德与中瑞化工为上下游关系,其余没有关联。化工新材料企业之间仅方达与新招商企业三禾化学、博纳科技有关联。基本上各成体系,独自为战,产业集群效应不强。 2、亩均贡献率低。我县多数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创新链末端,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单一。企业主要产品为原材料工业品,成品合成、包装、销售多在外地,附加值较低,能耗较大,亩均贡献产出不高,规上工业增加值率22%左右,低于全省水平近3个百分点。尤其是医药、农药类中间体企业亩均税收低,分别为2.19万元、2.86万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现有农药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压力大,增值税进项税率大于销项税率,形成倒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3、转型升级制约较多。多数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高层次研发人才比重偏低,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不足3.5%。在产品技术上主要以引进和模仿为主,没有明显的技术梯度,导致价格成为首要竞争手段,直接影响了企业利润率。且受中试环评、安评限制,一些医药产业审批、发展受阻,技改项目无法如期开工,难以形成有效生产力。如,普洛生物受长江岸线1公里限制,难以新上项目。金鼎、东升、中升等小微企业因石化规影响,发展空间受限,存量资源亟需转型重组。博倍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建设,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形成支撑。 (二)矿业开采加工层面 我县矿产资源总体特点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从现有矿企生产情况看,存在主要问题是: 1、矿企资源保有量不足与待开发并存。我县优势矿种为露天开采的石灰岩、白云岩,按照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规定,三年内禁止新设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到今年,我县可开采矿产资源无法获得增量。另外,我县矿山大部分存在资源保有量严重不足情况(目前6家市级绿色矿山,除琨岗矿业外,其他5家矿山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保有量不足情况),个别创建矿山处在“等米下锅”的状态,亟待下步开展采矿权整合、扩规等工作。规划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各行业的规划编制对接难,涉及矿业主要有生态功能区规划、生态绿线规划、保护区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分别由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水务部门进行编制,四个部门各编各的,规划线不统一,范围不统一。四线汇总后,我们县的矿山无一能够开采。二是规划的批准部门多,基层意见得不到回应。三是规划年限及中期调整时间不一致,规划调整难度大。四是相关部门对企业监管处罚多,主动破解规划制约难题少。 2、矿产资源开发品种少且开发规模小。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普遍较低,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少。据统计,全市现有采矿权150宗,而东至只有14宗。全市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40种,我县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近21种,目前只有10种在开发利用中,以石灰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企业个数少,开采规模小。2019年全市在产矿山57家,最大允许采剥量4335.77万吨,其中青阳县26家,最大允许采剥量1898.7万吨,贵池区23家,最大允许采剥量1540.3万吨,而我县只有6家,占全市10.5%,最大允许采剥量728万吨,占全市16.7%。全县目前现有涉矿规模工业7家(国风矿业今年刚建成投产),受所属矿产资源限制,不能满负荷生产,制约了企业持续发展,5家矿山急需资源扩量,2家矿山急需产能扩规。 3、矿产品加工层次低与聚集度不高并存。从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看,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高质化利用少,生产工艺和技术总体水平较为落后,科技含量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矿产资源的回收率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现有7家企业加工生产的多属于中低端矿产品,石子占42%、建筑石料占28%、石灰石占20%、炼钢溶剂占10%,就地深加工生产应用于耐火材料、化工、环保节能等领域的产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矿产品附加值低,没有依据矿产产品做到高端高用,低端低用,本地尚未形成矿产品精深加工的下游行业,综合高值利用程度不高。重采轻治的现象依然存在,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不高。总体来看,全县矿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仍不完善,矿企分布较散(现有7家矿企分布在洋湖、尧渡、葛公、香隅、花园等5个乡镇),相关产业集中度均不高,关联配套、专业协作和产业拉伸严重不足,矿业产业没有形成聚集效应,既增加了运输成本,又减少了企业利润。 (三)食品、袜业箱包服装、装备制造层面 食品、袜业箱包服装和智能装备制造业既是我县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从现有状况看,传统产业食品加工业缺乏大中型龙头企业带动,企业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除就业之外,对财税贡献度低。新兴产业中智能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与科研人才均两头在外,规模带动效应不强,短期内难以形成支撑作用。生产型服务业对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和档次至关重要,但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第三方物流等服务型制造业在我县发展远远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条的延长,助推食品、服装袜业箱包、装备制造业发展任重道远。 三、对策建议 东至县属资源类大县,在全省61个县市类排序中位列第二,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考核位次却比较靠后,2019年全县财政自给率30.8%,在全省61个县(区)中,排名40位。要扭转顶着资源大县帽子、过着财政穷县日子的被动局面,必须痛下决心,攥紧拳头,把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作为当务之急抓紧抓实。调研组建议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两主一辅”梯次推进的工业化产业强县格局。“两主”就是立足经开区的现代化工产业平台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生产要素,主抓现代化工和矿业产业两架“马车”,力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一辅”就是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大渡口经开区和尧渡袜业小镇产业布局,助推绿色食品加工、服装袜业箱包和智能装备制造跟进,努力消除瓶颈短板,进一步将“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代化工产业 1、着力实施首位产业推进工程。坚决依照《东至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计划行动方案(2020-2022)》《关于加快推进化学制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将现代化工作为我县首位产业,首位支持,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县特色地标性产业。高标准推进“一区多园”模式,围绕化学制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延长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靶向药物、人体生物素、心血管医药产业和医药专用中间体等,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建设,推动汽车涂料和航天涂料产业发展,积极承接长三角化工产业转移优质项目,努力把园区打造成综合竞争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现代化工园区。 2、聚焦开发区提质转型。一是以规划为引领,以空间扩容、完善配套、整治提升为抓手,高标准完成东至经济开发区规划修编以及控规编制,将现有6.71平方公里规划规模扩大到15平方公里,同时优化开发区功能布局,推进开发区建设集约化。今年是新的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年,不能错失机遇,要研究国土空间指标控制的原理,提前谋划,积极研究对策争取发展空间,千万不能因新的一轮规划编制问题导致可开发空间再次受到限制。二是聚焦产出效益,突出“亩产论英雄”导向,实行落户项目亩均投入产出约束制度,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一企一策开展“僵尸企业”出清攻坚。三是加快污水处理、固废处置、港水联运、危化品管控一体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经开区入江排污口整合和排放提标改造,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和配套能力。严守“三线一单”,建立重大项目落地审查制度,园区新上项目亩均税收不少于15万元,亩均投资不少于200万元。实施开发区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推进道路优化、厂区绿化、节点美化、管理智慧化,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 3、立足现有基础紧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突出的长江黄金水道、码头、水资源、化工贸易和物流优势,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全面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以推进实施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为契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延链补强,对园区企业进行链条式梳理,突出延链补链、上下拓展,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着力吸引一批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项目落户。重点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求差、找点、补链”,采取产业链式招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化招商、存量资产招商等方式,拉长主导产业链条,着力推进产业集聚。 4、破解人才技术难题打通发展梗阻。县人才办、人社局、科技经信局、东至经开区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服务对接,搭建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等有效平台,着力解决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平台,推进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现有企业依托于现有的资源推动创新,推动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院和国家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双创”平台建设,做大做强靶向药物、人体生物素、心血管医药产业和医药专用中间体等。加快医药科技孵化器建设,以科技孵化平台来招揽行业人才,出台高端人才优惠政策,以政策扶持来留住人才。拓宽和创新人才工作思路,以“技术为我研发,成果为我所用”为原则,加大与大院大所对接力度,鼓励企业依托现有的高校(院所)合作方,异地设立工作站、试验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建立柔性用人机制和成果转化刚性约束机制。 (二)矿业加工产业 1、做大做强做优矿业产业。要将矿业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矿业产业成为我县“十四五”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查清全县矿产资源底数,聘请有资质的矿业科研院所,对县域矿产资源问诊把脉,就我县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品位属性、产品加工用途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矿产品发展方向。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基本原则,合理编制《东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对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布局,将矿产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建设东流非金属矿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途径,培育矿产品高质化利用产业集群,促进矿产资源高端高用,低端不低用,实现矿产资源最大价值化。合理划定重点勘查区、开采区及限制区,重点加强对东至洋湖的奠龙矿,香隅的亿瑞矿,洋湖、葛公的柯家村矿,以及存量矿山葛公的笔架山矿、洋湖的北山矿、尧渡的六合、金翔矿等重点勘查区的勘查、资源开发及保护利用,对限制开发区域加强管理。 2、加快矿山廊道建设。将矿产品运输方式从道路运输逐步转为廊道运输,从源头避免道路运输量快速增长造成的交通运输环境恶化现象。加快矿山廊道建设选址调整,对线路进一步优化,避让风景区、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全力做好可研报告修改完善、项目线路优化选址和后期线路及附属设施用地保障,加强与石台等周边县区的跨区域协调,统筹推进矿山廊道建设,确保早日开工,实现矿产品安全、环保、便捷运输。 3、释放矿业产业潜能。一是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主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矿区采矿权出让和矿区范围扩界尽早获批。着力加强对优质矿山产业资源的整合。合理引导矿石原料向当地深加工企业流动,保证资源优质优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十三五”矿山综合整治要求,提前谋划矿业布局,做好可开发资源项目的立项、采矿权的新设。着力扩大可开矿区资源利用范围。对已创建市级绿色矿山,且矿山范围内仍有未处置的资源,应合理加以利用。尤其是“半边山”类资源,只要符合生态红线、规划管控等要求,不搞“一刀切”。支持已进行技改提升、扩规的矿企,按实际生产能力申请调整生产指标。二是破除节能减排瓶颈。鼓励有关矿企实施煤改气改造,综合利用现有煤炭指标,出台建立涉煤企业库,统计近3年煤炭消耗情况,推动煤炭指标按需分配,破除能耗瓶颈。同时要充分研究利用我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垃圾污水处理厂节约出来的节能减排指标,保障我县重点矿产加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需要。 (三)食品、袜业箱包服装、装备制造业 从我县食品、袜业箱包服装、装备制造业现状看,尚处在聚集发展阶段,规模小、分布散,财税贡献度不高,是其主要特征,短期内难以形成产业强县的支撑作用。但从发展需求看,我县是农业和人力资源大县,将食品、袜业、箱包、服装等产业作为推进工业化长线发展战略,既是解决农产品加工升值的需要,也是扩展就业渠道的需要。为此建议,一要充分利用大渡口开发区、尧渡袜业小镇、东流集中区及其他乡镇“双创”基地等创业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聚集,扩张企业规模。二要针对大渡口开发区、尧渡袜业小镇、东流集中区的产业定位,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更优的营商环境吸引客户落园创业。三要扶优做大现有食品、袜业等规模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凝聚发展合力。一要力保要素保障。做好“土根、绿根、融根”要素保障。一是加强土地保障。创造性地用好现有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省重点项目指标单列、清理闲置低效用地等国土政策,保障企业用地需求,努力改变项目用地“等米下锅”的现状。二是用好绿色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安排的能耗指标,把我们已经取得的节能减排指标向重点企业倾斜。 三是用好金融政策。将上级出台的各项金融政策切实支持到实体企业;充分发挥中信担保公司作用,要面向制造业企业,放大担保效应(详见附件3),满足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的企业融资需求,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二要优化营商环境。我县依然存在群众办事难问题,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等亟待破除。涉及现代化工、矿业等产业的各个部门,不仅要立足自身职能各尽其责推进产业发展,还要加强互相沟通联系与统筹协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资源配置、项目设立、物料保障、行业管理等方面提高效率,优化服务,齐心协力共促产业健康发展。 (二)建立奖惩机制。强化“以实绩论英雄”导向,将抓经济发展成效作为单位考核和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注重对产业政策落实、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要给予重奖。同时建立惩戒问责机制,对于政策落实不力、工作开展漂浮、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严肃问责。 (三)强化组织保障。持续推进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帮扶专员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与服务,帮助企业把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项目审批流程再优化、环节再精简、时限再压缩。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尊重企业家地位,建立政企长效沟通机制,开设企业服务热线和企业服务信箱,落实企业服务直通车,专线接听、按责转办、跟进督办、“销号”反馈,全天候受理企业各类请求和投诉事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难题。设立政企“一家人”微信群,县领导、职能部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参与,随时听取企业建议,及时回应企业诉求,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切实把解放思想、“改作风、强本领、提效能”大讨论活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抓铁有痕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将产业发展抓出实效,实现产业发展质量与水平三年大提升、长期稳增长。 2019年东至县分行业税收收入情况表 合 计 128017 120848 7169 5.9 一、第一产业 188 167 22 12.9 0.1 二、第二产业 68457 61877 6580 10.6 53.5 采矿业 20518 17828 2691 15.1 制造业 31384 30438 946 3.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制造业 18993 22158 -3165 -14.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047 3469 579 16.7 建筑业 15032 12117 2915 24.1 三、第三产业 59371 58804 567 1 46.4 房地产业 29117 18546 10571 57 注:只显示税收亿元以上产业。 2019年东至县第二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现代化工产业 43 5285 95.00179 57.93 2.27466 47.15 矿业产业 22 1740 20.71598 12.63 2.23047 46.24 袜业箱包服装 产业 29 3228 12.33443 7.52 0.0984 2.04 绿色食品加工 产业 26 1096 19.06042 11.62 0.04307 0.89 智能装备制造业 9 565 5.43581 3.31 0.07645 1.58 其他产业 24 1216 11.44611 6.98 0.10098 2.09 合计 153 13130 163.99454 100 4.82402 100 注:所统计企业为规上企业(含2020年退规60户企业)。 2015-2019年全县存贷款、担保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各项存款 各项贷款 存贷比 贷款额 占比 贷款额 占比 担保总额 制造业 担保额 制造业 担保占比 2015 1721093.96 836432.18 48.60% 199321.00 23.83% 248657.11 30.51% 65645 42768 65.15% 2016 2097123.00 943466.15

“立足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产业强县主引擎”调研报告

44.99% 203412.50 21.56% 320465.38 34.91% 80616 51270 63.60% 2017 2267754.22 1075253.70 47.41% 179464.70 16.69% 454908.45 44.00% 88349 52417 59.33% 2018 2388044.69 1137741.70 47.64% 132489.82 11.64% 555866.65 51.68% 58396 39354 67.39% 2019 2598529.78 1283123.86 49.38% 122418.67 9.54% 644115.84 53.20% 58203 43368 74.51% 注:县担保公司目前注册资金为3.1亿元,放大倍数为3-5倍。

转载请注明来自壹条体育,本文标题:《“立足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产业强县主引擎”调研报告》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