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治安管理范文

道路治安管理范文

adminkey 2024-11-02 娱乐 92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印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在全市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人、车、路的源头管控,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迅速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0年2月—5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着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构、人员、场地、办公设施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内容为: 1.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责成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一至两名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备案。对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实行分级培训,培训合格的,取得证书,持证上岗。 2.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司法助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并安排一至两名专职交通安全协管员,由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3.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动车、驾驶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将结果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由办公室责成拥有机动车30辆(包括单位职工自有车辆)以上或机动车驾驶员50名(包括单位职工家属)以上的单位,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并确定一至两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同时要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 4.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聘请治保主任、社区主任担任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5.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指导督促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基础性管理工作,建立一职三档五制度。一职即明确工作职责;三档即建立机动车基础档案,机动车驾驶员档案,机动车和驾驶员动态管理档案;五项制度即:《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机动车管理制度》、《机动车驾驶管理员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其它相应工作制度。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0年6月—7月)。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将组织专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做好迎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考核验收工作。 三、工作机制及任务 (一)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局性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2.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提出解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 3.督促检查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 4.审定和下达年度交通安全控制考核指标; 5.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6.组织、协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7.指导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接受市安委会的组织、领导、协调,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警大队,负责本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性工作事务。 主要职责: 1.承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工作,承办会议及安排重要活动; 2.监督检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决定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 3.具体组织安排交通安全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4.参与研究制定有关部门在交通、城建、道路、规划,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 5.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对省、*市、市安委会下达的交通安全考核指标进行具体分解、细化,并组织对交通安全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7.指导协调交通安全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8.承担安委会涉及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9.负责与各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制度; 10.承办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务。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上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制定本级预防交通事故对策,科学论证、合理布建辖区交通安全规划的长期目标; 2.根据上级安排或工作需要,组织辖区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3.监督、协调和考核有关职能部门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督促各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创建符合当地社情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促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其它法制教育并轨; 5.协调构建交通事故救援与急救系统,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预防特大交通事故方案和特大交通应急预案; 6.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募细则,广泛在全社会招募交通安全志愿者,并明确服务内容,指导志愿者队伍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管区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档案; 2.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管区所辖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协助交警部门抓好管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事故报警、救助伤员、维护事故现场等; 4.对管区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排查、建档,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5.对涉及管区居民的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6.协助管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办理车辆管理业务、驾驶证业务等相关事宜; 7.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职责: 1.按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的要求,发放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 2.全面掌握所辖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清理登记无牌无证车辆和无证驾车人员,并督促无牌无证车辆上牌落户,督促无证驾驶人员参加培训考证; 3.定期组织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传达上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督促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 4.对危险路段进行排查登记,并上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 5.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活动、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劝说群众不乘坐拖拉机、低速汽车等不安全车辆,教育群众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违法驾驶等,对不听从劝阻的违法人员,要及时告知交警部门进行依法查处; 6.建立本辖区交通管理基础台帐。认真填写、统一制作的《机动车辆登记台帐》、《机动车驾驶员登记台帐》、《辖区无牌机动车排查统计表》、《辖区无证机动车驾驶员排查统计表》、《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学习记录》、《交通安全宣传登记表》、《辖区事故隐患(黑点)排查整改情况登记》,及时掌握机动车和驾驶员变动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实际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二)强化工作运行,建立管理机制。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下管一级”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结合省、*市要求建立《*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市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市交通安全管理举报奖励制度》、《*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见附件)。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严格结合四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对前一阶段全市事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批评和表彰,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 一、建立责任包保体系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覆盖原则,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责任包保体系,具体内容是:县级领导包乡镇、包主干道;乡镇领导包村、包乡村道;村支部书记对本村交通安全工作负全责,村组干部包路段、包车辆、包驾驶人;公安交警部门以中队为单位包主干道、包客运车辆;农机监理人员包农机车辆、包农机驾驶人;交通、公路管理人员包主干道管养;交通运管人员包运输企业、包站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包学校;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包车辆、包驾驶人。 二、明确责任包保任务 (一)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责任包保任务: 1、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专题会议,分析交通安全形势,研究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措施,解决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将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 3、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责任包保台帐。包保人员因工作需要调整工作岗位的,应及时补充包保人员。 4、每年组织两次以上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杜绝农用车载人,遏制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 5、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 6、在春运、“五一”、“十一”及其他重要时期,加强交通安全工作调度,加大上路实地督导检查力度。 7、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积极组织做好事故处理及善后工作。 8、负责整治辖区内危险公路路段,各级政府挂牌整治路段整治合格率达100%,其他危险路段及时整治。 (二)乡镇政府责任包保任务: 1、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开展一次交通安全督查。 2、将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 3、乡镇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责任包保台帐,包括乡镇干部包村、包路台帐,村干部包车辆、包驾驶人台帐,机动车及驾驶人基础台帐。 4、实行重点时段干部上路值勤制度,遇场期、重大节假日、恶劣天气,组织干部在重点路段、桥梁执勤,疏导交通,特别是在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期要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案,组织乡镇干部按包保责任开展宣传教育和上路值勤等工作。 5、每年组织两次以上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杜绝非客运车辆载人、客运车超载,遏制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 6、每年对辖区内道路进行一次摸底排查,整治隐患路段,对各级政府挂牌整治路段的整治合格率达100%。 7、协助处置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和其他堵路堵桥事件,为主做好死人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8、强化安监站交通安全工作责任,明确专人负责交通安全工作。 9、在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员,并给予适当补贴。 10、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乡镇所在地要有固定宣传标语,在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期要有临时性横幅标语。 (三)村(居)委会责任包保任务: 1、建立车辆、驾驶人基础台帐,详细记载车辆、驾驶人办牌办证、检审、保险、事故等情况。 2、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设置固定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期悬挂宣传横幅,加强对村(居)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3、包保人员掌握所包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行车情况,每月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教育驾驶人不得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载、超速行驶。安全宣传教育到位率达到90%以上。 4、每年开展一次村道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并设置预防事故的警示标示。 5、在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期和场期、学校放假、返校等特殊时期,包保人员要在重点部位值班巡查,确保交通安全。 6、包保人员要超前掌握农民婚丧嫁娶及其它赈酒用车信息,督促搞好用车申报,杜绝非客运车辆载人。 (四)公安交警部门责任包保任务: 1、加强主干道巡逻纠违。 2、对发生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及时疏导交通,确保道路畅通。 3、加强对辖区内客运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其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每季度对客运驾驶人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4、在春运和“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期,组织客运车辆临时检验,开展与驾驶人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5、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每学期到各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上一堂以上交通安全课,每年在主干道沿线村集中开展一次以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6、每年对县级以上道路进行一次隐患排查,向县政府提出整治意见。 (五)农机部门责任包保任务: 1、在农村公路沿线每2公里设置一个农机安全监控点,监控点要定岗、定人、定责(职能移交前)。 2、包村农机人员每年组织农机车辆驾驶人进行两次以上安全教育,特别是春运和“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期,对车辆的安全检查要到位,对驾驶人的宣传提示要到位。 (六)交通、公路部门包保任务: 1、新修、改建道路的设计符合交通安全要求,配套必要的安全设施。 2、对包保管养路段进行整治,各级县政府挂牌整治路段整治合格率达100%,其他隐患路段及时整治到位,一时不能整治到位的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 (七)交通运管部门包保任务: 1、指导、督促运输企业、站场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2、把住运输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人员资格关。督促客运站场落实车辆出站安检,起讫点无车站的要安排专人进行日检。 3、每季度组织对运输企业、客运站场进行一次以上安全检查。 4、每季度组织运输企业开展一次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5、每年邀请交警部门共同对客运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落实奖惩措施。 (八)运输企业责任包保任务: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 2、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客运站场明确专人每天对出站客车上安检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春运、“五一”、“十一”期间重点检查。

道路治安管理范文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企业、站场常年设有交通安全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及时更新内容;站场常年播放安全教育录像片,张贴宣传挂图,展出宣传牌。 4、每月对驾驶人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在春运、“五一”、“十一”期间要加强教育,每天进行一次安全提示。每季度举办一期有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责任事故的驾驶人员学习班。 (九)教育部门责任包保任务: 1、在学校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实行校领导包班级安全管理,并将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2、每学期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督促学校设立宣传栏和固定交通安全宣传标语;督促学校落实上学、放学高峰期老师值班制度,教育、劝导学生不要乘坐非客运车辆。 3、加强对校车的管理,杜绝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校车接送学生。 道路交通安全是我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事关全镇安全生产大局。各村(社区)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管理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坚持打防并举,疏堵结合,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经营者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事故预防工作机制。以开展“打非治违”活动为切入点,以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伤亡事故为目标,以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出行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加强源头管理,形成严密的防控网络,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和谐、有序、协调发展、 二、加强和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发挥镇乡派出所作用。各镇乡派出所要加强治安巡逻,掌握辖区内机动车、驾驶人情况,认真排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措施,依法处理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同时,通过组织民警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三、加强和规范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 (一)摸清家底,建立档案。以村(社区)为单位,每年对辖区内的机动车(包括大、中小型客货车、摩托车、轮式拖拉机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详细掌握每辆车的车况和运行情况,逐车建立安全管理档案,与车主、驾驶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二)严格执法,打击违法行为。坚持政府牵头、公安主抓、部门联动的村(社区)辅助工作机制,公安、交通部门和各镇乡、村(社区)将制定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违规查处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对机动车无牌无证上路、报废车辆上路、非客运车辆载客、客运车辆超员、客运车辆违规载货、货运车辆载客、酒后驾车、摩托车超员和载客、货运及低速载货汽车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针对严重违法行为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分阶段、有重点、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形成严管重治的高压态势。 【关键词】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18-02 1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工程准备期短,工程进度紧。市政道路工程基本上是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通常是在城市内的大街小巷内,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拆迁改建工程,施工过程严重影响现行的交通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市政道路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通常会对市政道路施工周期进行严密的规划,对工程进度要求十分高,工程一旦施工只能提前,不可推后,为此,许多施工单位不得不倒排施工计划以符合工期要求,这样难免造成工程出现疏漏,缺少足够的周密性。 1.2施工环境复杂,工程难度大。市政道路地处城市人口、商业集中区,施工地面下往往是城市电力、电信、燃气、给水管道密集的地区。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这些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市政道路建设应当充分重视城市复杂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同时,鉴于市政道路建设需要面临复杂的施工环境,市政道路建设总体难度偏大,因此管理也比较困难。 1.3地质条件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良好的排水系统对于防止城市内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受城市地质条件影响十分巨大,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作出不同的建设方案。当施工地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时,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就能派上用场,只有当水位降低至符合安全施工条件,才能进行沟槽的开挖,如果管道埋设较深,还需要沟槽边坡支护,只有这样才能正常施工。总体来说,市政道路施工受地质条件影响十分巨大,需要在充分勘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施工。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2.1路基、土方工程及沟槽回填土沉陷。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堤失稳、基底压实度不达标、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2.2混凝土板块裂缝。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有荷载型裂缝;温度裂缝;反射裂缝;沉降裂缝等。 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②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③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合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④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⑤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⑥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安全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1技术方面的原因分析。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相当广范,所需要掌握的技术越来越广,所需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跨专业的复杂项目,需要施工人员同时掌握多项技术,因此,现代市政道路建设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每一个专业均有其特定的方向,如果在技术复杂的领域,尤其是在交叉部位,技术考虑不全面,十分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发生安全隐患。 3.2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完善的管理对于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我国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体现在当前我国市政施工单位普遍存在分包现象,监管部门很难明确界定分包单位的工作范围以及责任区间,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追责较为困难。各个分包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尽量避免承担责任,大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这样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遗漏,人为地创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还有,各个分包单位之间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业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给相互间的沟通、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 3.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甚至可能还存在施工单位不具备施工资质、工程层层扒皮等或大或小的建筑领域的通病。安全管理意识不强,麻痹大意思想,心理惰性及贪多求快,侥幸心理等也是促使事故发生的隐患。另外管理的手段落后,工程监理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施工方因工程经济利益或人为轻视等诸多原因未能及时整改。 4完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4.1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应当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认同感;最后,加强员工的工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贯穿于员工的整个工作过程,使得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2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协调管理机制。市政道路施工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因此,协调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结构、环境、技术含量、施工风险和资源配置等情况来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策划,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各方面协调起来,才能促进道路施工顺利完成。其次,要切实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协调管理制度,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过程中每个单位、个人的职责、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铁路运输在我国整个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包括货运以及客运,其承担着我国大量的运输量,近年来,随着发展的需要,对铁路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因此,建立隧道,拓宽交通空间范围已经成为新时期铁路建设的关键,在铁路隧道建设中,由于其地形复杂,受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容易出现各类安全隐患,极大地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不利于铁路建设进度的顺利开展,对此,做好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结合现阶段其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减少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新时期衡量铁路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将详细探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方略。 一、探讨铁路隧道建设中事故频发的原因 (一)、铁路建设中安全管理体制并未运营到位。施工单位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看重工作的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对容易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较低,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体制展开工作,这使得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安全隐患;我国铁路建设局并履行其相应的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受我国“结果决定过程”思想的影响,铁路建设局没有真正贯彻自己身上所肩负大的重担,对于所完成的施工没有及时做好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对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检查力度不到位,因而后期容易出现各类事故;由于铁路隧道在建设过程中的可变因素较多,包括天气、地形、周围居民等,这些因素的变动对已经制定好的建设计划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若不能及时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则将可能发生一系列安全事故。 (二)、施工团队缺乏相应的安全敏感度。一方面,铁路隧道建设地势险峻复杂,在建设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瓦斯爆炸、突遇洪水、山地坍塌等事故,这要求施工团队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勘测工作,了解施工地点的实际状况,做好应对一切突发问题,然而实际工作中,施工团队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不重视勘测过程,有时为了追赶工作进度,违背既定目标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加剧了施工过程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临时应对能力有待提升。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机械设备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相应的爆破工作,这要求施公团队对所使用的各类机器必须了如指掌,一旦机器出现问题,能够完成修补工作,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施工人员对机器了解不够深入,而铁路隧道建设地点一般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加上后续设备补充不完善,这些因素使得施工过程安全隐患众多。 (三)、施工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不够规范。在铁路隧道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施工难度大,而且从目前我国铁路建设工人的工资水平看,无法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现金人员完成建设工作,这使得现阶段施工人员多为低学历、低素质的劳动人员,其不仅缺乏铁路建设的专业知识,而且不具备相应的技能,自身安全意识薄弱,一旦遭遇各类突发事故,不能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因此,加剧了施工过程的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二、如何加强铁路隧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正逐步完善,海陆空格局已经形成,但由于我国地狱辽阔,地形复杂,东西部之间的交通仍然依赖于铁路运输,因此,做好铁路运输的隧道建设工作,保障建设进度顺利开展,加强施工的专业性技能,提升施工团队的建设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铁路建设的新需要。 (一)、突破原有的施工管理模式。铁路隧道施工并不是单向作业,其施工工序相对简单,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制定符合此次铁路隧道建设的施工计划。原有的铁路施工管理模式以施工进度为准,对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施工人员的工资并未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保障,因此,新时期,应创新施工管理模式,采用企业人员的管理办法,与每位施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工作并做好监督工作的施工人员就爱能够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从而逐步完善施工团队的基层建设,推动铁路建设施工团对管理日益科学化、系统化。 (二)、重视地质勘测工作。 (1)、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测。隧道施工的风险大,施工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复杂,不稳定,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挖等容易造成山体的坍塌、滑坡等,因此,应借助科学技术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测工作,例如,通过地质素描法等了解隧道整体的稳定性,当施工人员进行建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现任何异常,及时向勘测团队反映,以便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2)、坚持早进洞、晚出洞的工作原则。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进出口的位置危险性与其他地方相比较高,因为洞口位置的地层常年受暴风的“攻击”,岩石已经处于破碎状态,较多石块已经埋没在洞口周围,这加大了施工人员进出洞口的危险性。因此,在施工期间,应坚持“早进洞、玩出洞”的工作原则,同时避开对山体进行过度开挖,利用洞口周边的植被完成土层保护工作,尽量不破坏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 (3)、在开挖隧道的过程中,施工团队必须加强警戒,严格按照事先拟定的施工进度展开工作,不能临时更改施工计划或私自开挖山体其他部分;在机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防止因机器操作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隧道开挖后产生的碎石要及时清理,并对已经开挖的地方做好支撑以及维护工作,同时将开挖过程中山体的变化情况向施工负责人进行反映,防止因过度开挖而出现山体坍塌等事故。除此之外,在地形条件相对特殊的施工地段,例如,隧道中含有大量瓦斯、水、黄土等,要成立专业研究小组制定应急策略,保证施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三)、加强风险勘测,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敏感度。第一,施工团对应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勘测工作,做好各个部门之间工作分配,加强其生产安全的责任意识,顺利完成施工工作;第二,施工团对各部门要相互合作,并加强彼此之间的监督工作,施工负责人应坚持统筹兼顾,及时排除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做好施工期间不同地质的风险评估,并做好相应的突发事故应对措施,保证施工工作顺利完成。第三,引导施工人员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善于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减少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束语: 铁路隧道建设施工的按年度系数高、施工总量大、需要克服的难点多、对施工的技术要求过高,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此,本文主要探究了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希望能够给予相关部门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夏环环,汪华刚.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9)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高血脂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38―01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高病死率的原因,而高血脂是诱发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调查安徽省胜利路街道老年人群血脂异常与心脑疾病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该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2000例进行免费体检,抽空腹血进行生化各项检查。 1.2 调查方法:血脂包括TC ,LDL-C, TG ,HDL-C.标准TC合适范围为 2 结果 将老年人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组(简称患病组)和非患病组,对两组各血脂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通过分析表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发生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血脂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脑血管疾病患病组高血脂浓度高于非患病组(p 3 讨论 调查研究已证明血脂代谢异常与心脑疾病有密切关系[1]。血清TC,LDL-C升高是心脑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极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早发性和进展迅速的心脑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易引起不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压力增加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血脂升高血液浓度增加,血流速度变慢,易引起缺血性疾病。 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脂的发生与饮食,工作,环境,习惯,运动,遗传有关系。调查已证实本地区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我们在调查时发现该地区属于老工厂区,喜吃高脂高盐烟熏油炸等食品,同时该地区老年人群也未认识到高脂血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此我们作为社区医生应加强宣教,改变生活方式,并对血脂异常者进行综合治疗,减少缺血性疾病的患病率,延缓缺血性疾病的生命。 【关键词】 街区制社区;治安模式;社区警务;公民参与 街区制又叫开放型社区,其特点是城市小区依道路而建,且小区不设围墙。街区制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常见的社区形式。但是,在我国,街区制是一种新的社区形式。我国公民习惯过去那种封闭的社区形式,一旦社区围墙被推倒,社区与社会直接接触,街区制社区治安状况就成为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一、街区制社区治安模式研究现状 街区制社区治安模式研究在国外的学术研究中有所涉及,主要集中在街区制社区的警务管理方面。 城市规划者奥斯卡从建筑设计和规划上对社区治安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了物理规划的治安模式。他发现高层公寓建筑排斥街道,将居民、管理者、服务者相互孤立且出现对犯罪行为漠视现象,在一些看不到的死角诸如:电梯、大厅等场所容易出现治安漏洞,因此,他提出物理规划模式,试图通过特定的社区设计和规划创造防卫性空间来降低治安风险。针对社区治安问题,又出现了社区干预模式,主张发挥社区破坏者观察组织的作用,通过邻里互助、互相警戒,并及时向警察提供相关可疑信息,以达到降低社区治安风险,保护家庭及财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在社区治安管理中出现了“强硬起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社区治安隐患的“零容忍”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对一些小的违反社区治安规则行为采取强硬措施,对其进行严厉打击,以创造更加安全的社区居住环境。继“强硬起来”后,又出现了“社区警察巡逻”模式,通过加强司法机构与社区居民的互动进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已达到发现和共同解决各种社区治安问题的目的。 国内学术界对社区治安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学者提出了中国街区制社区建设的建议与对策,提出要建立适合我国街区制发展的管理办法,将街区制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街区制治安建设作为城市公共安全建设的基石,把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同街区制社区治安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将街区制社区治安建设同城市治安管理结合起来,使整个城市良性互动,形成整体的治安管理模式;还有学者指出,社区治安应遵循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供需均衡原则,按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供给,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志愿供给、社区自治供给等,通过优化供给,加强社区文明建设,突出市民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达到良好的社区治安管理的效果。 可以看出,中外学者对街区制社区治安模式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治安模式才适合中国街区制的发展,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街区制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模式 社区主要由四要素构成:居民、城市空间、彼此相联系的经济政治生活及与之协调的管理机构、维持集体生活所需的共同道德风尚。[1]因此,街区制社区的治安模式必须围绕这四要素来研究。 首先,街区制较传统社区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因此,其治安模式较传统社区的治安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社区治安管理多依靠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在社区大门口设置门禁岗亭,对进入小区人员车辆进行登记检查,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小区进行治安巡逻,这些方式构成了传统小区的治安模式。但是,街区制社区属于开放社区,城市的道路会通过小区,城市的人员可以随意进出小区,而不必再接受物业公司的登记管理,这一系列变化对社区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街区制社区治安建设同居民的切身利益及社会发展与和国家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因此,街区制社区的治安管理必依靠政府参与。街区制社区治安管理初期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政府在参与街区制的管理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由于社区开放,传统的物业公司对小区的管理势必会减弱,因此,需要政府来填补这一短板。而当前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健全街区制社区的警务制度。社区警务制度产生于英美等国,随后被广大发达国家所采用。社区警务是社区群体和社区有治安管辖权的警察阶层组织密切配合、相互作用,共同管理社区治安秩序和防控违法犯罪的活动。[2]社区警务包括社区居民和社区警察两个主体。因此,政府应在加强社区警察的培养上加大力度,同时,对社区居民进行治安常识教育,使社区居民与社区警察之间充分联动,从而形成以服务社区居民,根治社区安全隐患为目标的社区警务模式,为街区制社区的治安管理保驾护航。 其次,居民是社区主体,一个社区是否具有安全的社区环境还在于这个社区是否形成了维持集体生活所需的共同道德风尚。街区制社区将直接与社会联通,因此,街区制社区的治安管理还必须注意到该社区居民是否具有共同的道德风尚。社区居民共同的道德风尚来自于居民的自律性、自主性、目标性和参与性。居民能够自律的参与社区的治安管理,协助居民委员会进行社区管理,自主遵守社区居民之间形成的社区自制组织制定的规则,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安建设同社区治安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尚,街区制社区的治安环境才能良好运转。 再次,街区制社区治安管理离不开市场参与,即将街区制社区治安管理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与政府治理相比,市场机制有许多优点。它提倡分权,鼓励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能够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朝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发展的趋势,…是信息时代的直接产物…达官贵人不再能为我们大家做出有效的决策,只有依靠市场才能作出有效的决策。”[3]将市场引入街区制社区的治安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削弱物业公司在社区治理中的特权,减少物业在治理中的腐败行为,使公共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治理能够有效打破行政垄断,扩大公民的选择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街区制社区治安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在治安管理人员配置,治安设备采集安装以及在社区治安管理的工作程序中都可以使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社区的治安管理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第四,街区制社区的治安管理还应注重社区治理的组织化,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社区管理的一支新型力量。它是实行居民自治的载体,以服务社区居民,加强居民之间的合作为目标。这些非政府组织向街区制社区提供多样化服务,对推动街区制社区治安管理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与服务,能够有效的减轻政府的负担。在我社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是个人与社区与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有益桥梁,对于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街区制社区鼓励发展非政府组织,通过其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劳动,协调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等方式为社区供给治安产品,使非政府组织参与到街区制社区的治安管理中,从而促进街区制社区治安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总结 街区制社区在我国属于新事物,政府“十三五规划”指出,今后我国城市建设要以街区制社区建设为主要形式,规划的出台为我国街区制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是,关于街区制的发展,尤其是百姓关心的在社区开放后治安环境问题,依旧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问题。结合我国街区制的发展以及西方街区制的特点,本文总结了街区制社区治安模式=政府的政策支持+社区警务制度+社区居民共同道德风尚+社区治安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 街区制社区治安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充分将公民个人,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结合在一起,充分整合社区内资源,使居民政府非政府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在街区制社区建设中,三者各司其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安建设,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培养良好的社区文化,形成优秀的社区风尚;政府要大力支持社区治安建设,支持社区警务制度建设,同时,为街区制社区治安建设提供财政支持;非政府组织应充分发挥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调节器作用,积极服务社区,为营造更安全的社区环境提供自己的力量。街区制社区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每一个处于其中的主体都有义务为维护社区的治安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政府、居民与社会的广泛参与,街区制社区的治安建设才会取得成功,街区制社区也才会真正被广大公民接受而成为我国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街区制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习惯了封闭社区的居民对街区制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依旧存在着诸多顾虑。但街区制社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社区建设的主流。随着街区制建设的实践,尤其是街区制社区在治安管理方面的实践发展,街区制社区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使社区与城市真正的融为一体,从而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文建,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0. [2] 周泽华.创新社区治安模式研究―以中山市为例[J].法制与经济,2009.05. [3] [美]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67. 关键词:高校管理;治安管理;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9-02 一、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而且应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防线,高校的治安能够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肩负着保护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第二,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学的校园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安排好治安管理工作,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第三,能够使学生和教师心无挂碍地进行日常的工作和学习,高校的治安工作做得好,能够使得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 二、高校治安管理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大学生从高中时代进入校园,并没有真正地融入社会,还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去上课时,将电脑和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意摆放在桌子上。学校的失窃案件经常发生,给学生的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第二,一些学生分辨善恶的能力较差,无法抵抗一些诱惑,贪图便宜或者方便,容易上当受骗;第三,高等学校对于学生的住宿问题管理不严,外来人员可以随便出入学生宿舍,学生可以随意在校外租房,这增加了学校保护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难度。 2、社会化成为治安管理的漏洞 随着高校后勤的进一步改革,高校正在逐步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开放的校园环境也为高校的治安带来了挑战:校园的人数不断增多,很多违法犯罪分子冒充学生进入校园作案;学校为了扩招,建设了很多新的建筑,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校园;后勤管理开始出现社会化的趋势,招聘的后勤人员大多数是社会人员;学校为了给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方便,开始将一些私人的超市、小卖部和小吃店引入学校,这些等无疑都加大了高校治安的难度,成为治安管理的漏洞所在。

道路治安管理范文

3、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生长,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学生自理能力差,无法处理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难题,导致了学生自暴自弃现象的出现;第二,进人大学后,周围都是学习成绩相当的学生,优越感无法得到体现,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厌学现象;第三,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可以进行自由恋爱,使得一部分学生经受感情的困扰。以上现象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容易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也是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问题。 4、网络化对学生的毒害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一批高知分子,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很容易就掌握上网的方法,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主要有:第一,一些学生开始迷恋网络游戏,逃课去网吧等社会场所,很容易出现问题;第二,由于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在没钱去网吧打游戏时,容易萌生一些违法犯罪的念头;第三,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5、法制宣传工作不够 高等院校的法制宣传工作是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为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第一,一部分学生的法律观念意识淡薄,无法区分一些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为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二。一些学生无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常常诉诸武力或者忍气吞声;第三,学生缺乏一些法律知识,对于典型的违法犯罪现象不能辨识,造成了自己无辜受到牵连。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学生无法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同时也加大了治安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由这些问题引发的事故,在学生当中引起了恐慌,如果继续维持现状,这些问题会成为治安管理工作的重大隐患,所以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合理安排治安队伍 治安人员是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治安队伍,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和教学秩序,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招聘一些素质较高的人,组成高校的治安管理队伍,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整个校园环境,注意一些事故高发位置;第二,每天安排合理数量的治安管理者对学校及周边进行巡视,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第三,对于进入学校的陌生车辆或者是人员进行出入登记,并要求相关人员出示证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尽快找到责任人等等。 2、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在治安管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人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措施:第一,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得他们能够辨别违法犯罪的行为;第二,针对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情况,可以将最新的骗局或者是手段等尽快公布给学生,避免他们上当受骗;第三,鼓励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忌诉诸武力的行为。 3、加强治安管理设施建设 在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治安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治安管理设施建设,协助治安管理人员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在学校内安装一些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控学校的治安环境,在发生事故时,也能够及时调取监控录像;第二,在学生宿舍等地方安装门禁卡设备,跟学校的一卡通进行绑定,这样可以避免犯罪分子随意进出宿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结语:高校治安综合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的工程,高校校园的治安治理必须走群防群治的道路,高校的治安防范工作必须得到政府支持,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群防群治,只有这样治安治理工作才能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治安案件的发生,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 机动车 盗窃案件 侦防对策 机动车,通常是指具有机械性动力驱动,在道路上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也在呈现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然而,机动车的失窃率越来越高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盗窃机动车犯罪的侦防对策,从而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势头。 一、机动车盗窃案件特点分析 (一)盗窃案件多发生在夜间 盗窃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一般选择在下午、夜间或凌晨。其中技术型犯罪分子犯罪地点多为僻静的居民小区内或人迹罕至的公路旁边;事先偷配好钥匙的通常明目张胆在大庭广众实施犯罪。之所以这个时间段为案件多发期,一是因为这时人们大多已休息,街头巷尾到处是散放且缺乏监控的车辆,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对象;二是这个时段犯罪行为有夜幕作掩护,不容易被人发现,使得犯罪分子有充分的作案时间;三是晚上比较容易逃逸。 (二)犯罪分子组织化,团伙分工明确 汽车盗窃犯罪活动成功后,犯罪分子为了能够迅速销赃,以便防止侦查人员对汽车市场的监控,通常选择共同作案。有专门人员负责踩点、望风,还有专门人员负责盗窃车辆,更有的里应外合盗窃车辆;犯罪人员为了逃避侦查人员的监控,通常采取异地作案和销赃的方式,盗窃成功之后,专人负责将赃车运往异地;为了毁灭犯罪证据,在销赃之前,通常会有专门人员对车辆进行改装,如重新涂装车漆、抹掉钢印痕迹等;为了迷惑买家,还会伪造各种票据、证件等;销赃人员通常还会负责找寻买家,亦或与买家商谈好所需要的车辆,然后,根据买家的需求进行盗窃犯罪活动。因而,现在的盗窃犯罪活动通常无法单人完成,需要团伙共同作案,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采用一条龙的方式。 (三)犯罪条件特殊性 正如上文所述,在机动车的盗窃案件过程中,会涉及多个环节,这使犯罪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在盗窃的过程中,需要有作案地点。其次在改装的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负责改装的工厂。第三在转运赃车的过程中,需要让车上路。最后,还需要特定的销赃地点。在如此多的环节中,犯罪团伙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每一环节的选择之上,都不会发生太多的改变,这就为侦查人员的防控和侦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一些传统的侦破手段,如蹲点、布控、盘查等侦查方式对犯罪团伙打击仍然有效。在盗窃犯罪发生的任何一个环节,只有我们能够将其捕获,都能有效打击犯罪案件的结果发生。因此,只要侦查人员对已经掌握的有关盗窃案件的信息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寻找出能够破案的突破口,进而可以大幅降低侦查成本,并提升侦查效率。 二、案件高发原因分析 (一)治安管理滞后 犯罪的生命力在于社会管理控制的破绽。社会治安管理的滞后直接导致了盗窃机动车犯罪的大幅上扬。它主要表现是受害车主的防盗意识不足,这是最为普遍的原因。他们严重缺乏防范意识,从而导致了机动车案件的发生率不断地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被窃车辆都在保险公司投了保,所以车主对于盗窃不是特别留意,许多车辆上并没有安装上有效的防盗设备,有的车辆虽然安装了,但在停车时,往往自由停放,车辆在被盗的时候也不能触发报警器,最后只能向保险公司索赔。这些宽松的作案环境,都使盗车分子愈发大胆妄为。 (二)赃车销售渠道畅通 目前机动车私自交易量居高不下。黑车交易市场屡禁不止,有的甚至通过网络和手机等方式进行交易。一些买主通常不会仔细过问这些车辆的来源是否合法,他们只在意车辆的价格是否合适,买入赃车后,进行一系列的改装活动,以期冒充合法车辆。还有的把赃车冒充走私车进行处罚后,转变成了合法车辆。因而,目前盗窃案件的发生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同犯罪分子得手后可以顺利销赃从而实现犯罪收益分不开的。而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够顺利销赃,又同赃车可以自由买卖并顺利上路,实现其使用价值不无关系。 (三)利益驱使 犯罪行为是一种理性选择行为,犯罪分子之所以选择犯罪是他们在比较犯罪与合法工作的金钱报酬,并考虑了被发现和定罪的概率以及一旦被定罪就要遭受的处罚的严重性之后所采取的行为,而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对盗窃机动车犯罪打击不力,犯罪分子的犯罪风险大为减小,犯罪成本大大低于犯罪收益。机动车是一种高额商品,摩托车的价值多在两三千元至数万元之间,而汽车的价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犯罪分子一旦得手,转手倒卖即可获取暴利,大多数犯罪分子将之视为发家致富的捷径。巨大的利润空间可以说极大地刺激了犯罪。这正如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所说,“只要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就足以使资本家活跃,如果利润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他们就敢于冒险,如果利润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一百的话他们就敢于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这句话拿来评价盗窃机动车的犯罪分子也是非常恰当的。而且,当今中国的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从另一个侧面诱使了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他们虽然也承认自己是在犯罪,但又觉得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无辜受害者,因此,往往在他们的心理会形成自我安慰感。所以,罪犯的经济需求和心理合理化成为了盗窃犯罪多发的心理动因。 三、机动车盗窃案件的侦防对策 (一)开展专项斗争,打击犯罪 有关部门应针对盗窃机动车犯罪活动,开展专项斗争,从声势上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进而控制他们的犯罪势头,这会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果我们大力控制不法市场,使犯罪分子无法获得犯罪收益,犯罪自然而然会受到控制。打击是专项斗争的首要环节。在盗窃机动车的犯罪率不断上升和治安不断恶化的情形下,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斗争,营造严打防控的气势,可以使犯罪分子得到一定程度的震慑,从而有效降低案件的发生率,改善当地的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也应同时进行,公安机会抽调出大量的人员对机动车进行盘查、检验,对涉及犯罪的各行业进行登记,从而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和机动车交易市场的有序管理,在整治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清查犯罪团伙的车辆改装和销脏窝点。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活动,可以使赃车无处遁迹,从而失去其价值,使赃车没有办法销售出去。在专项斗争的过程中,在上级部门的调配下,刑侦、交巡等实行配合,从而使各警种能够相互配合,发挥整合功效,对刑侦工作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二)加强涉车管理,建立涉车信息库 堵塞销赃源头,是治理盗窃机动车案件最有效的方法。因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力度,从严处罚涉案车辆、非法车辆、来源不明车辆就显得尤其重要。 涉车信息库建设则是涉车治安管理工程的核心工程,我们所说的涉车信息,是指有关机动车的所有信息,如车辆的行使及停车信息、来源信息、车主信息、案件信息等等,车辆的牌照信息也应进行登记。信息库中的数据信息包括车辆型号、车牌号、发动机编号、以及车主和驾驶员的相关信息。虽然,我国的涉车信息库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不够细致,有些信息源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应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通信等技术进行科学侦查 由于科技的发展,犯罪手段也愈发高明、高科技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刑侦手段也应充分与高科技相结合。应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为机动车盗窃案件的侦查服务,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现有可利用科学技术主要包括电子眼、计算机及网络技术GPS卫星定位系统、CAS联网报警系统、无线通信、验证和显现号码技术、微光摄影、显微摄影、红外摄影、紫外摄影、手机号等。这些技术中,如电子眼、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是比较常用的。 (四)加强管理,做好预防 加强管理是预防盗窃机动车犯罪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针对盗窃机动车犯罪,主要要加强两个方面的管理,一是道路交通管理和道路车辆管理,二是停车业的治安管理。(1)道路交通管理和道路车辆管理。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建立交通管理与治安管理相结合的路车公安管理新机制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交通管理中纳入治安管理,便于我们获得动态、及时的机动车信息,这可以使我们在预防和打击犯罪中,取得较为主动的地位。同时,结合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建立起一套实时监控车辆的网络系统。(2)停车管理。停车管理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分之间的协同配合。因此,必须对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规范:一是要多增设规范的停车场;二是要建立相应合理的管理制度。目前,大多数的一线城市,停车场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就需要公安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还有国土规划局等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尽可能地多建设停车场,以解决停车矛盾。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治安与刑事案件; 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52-02 广西高速公路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连接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等广西中心城市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它东连广东、北通湖南、西接云贵、南通东盟国家越南。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为广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里程不断的延伸,高速公路盗窃、抢劫等车匪路霸案件也随之剧增。高速公路上的犯罪活动,已经严重侵害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如何管理好高速公路,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成为我们高速公路管理者所面对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频发、高发的因素 (一)贫富差距加大是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频发、高发的诱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增大,各种矛盾凸显。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些人受到“笑贫不笑贼”、简单比富等畸形人生价值观影响,互相攀比,于是发展成了大家都上路抢。 “要想富就上路”,有些村屯大部分村民都以上路进行盗窃、抢劫的方式快速致富为荣。如2005年外省抓获广西武宣籍高速公路抢劫犯罪嫌疑人名单61人中,竟有29人是广西区来宾市武宣县思灵乡的。这些人不光在广西的高速公路上实施作案,甚至留窜至全国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实施作案,影响恶劣。 (二)长途货运司机随车携带较多钱款易成为盗抢目标。高速公路上长途货运车辆较多,由于需要备足运费、油费、过路费等各类款项,长途货运司机一般都随车携带较多的钱款,所以较容易成为歹徒作案的目标。 (三)部分货运司机安全意识低,自我防范意识薄弱。长途货运司机往往以为高速公路地远人稀,不会存在什么安全问题,故在夜间随意停车,在车辆换人、检修等停车时思想麻痹大意,上下车时车门不上锁,车上人员也不注意保管车上的钱财,这往往就给了歹徒可乘之机。 (四)高速公路特殊地理环境、管理模式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全立交仅供车辆高速行驶的高等级公路。由于高速公路是封闭的,且道路所通行地区大多远离人口稠密区,制约群众的报警求助、公安民警难以及时接处警。目前,高速公路治安管理是由高速公路公安交巡警负责。而高速公路警察驻地离发案地较远等特殊模式,使得民警不能及时的接处警,处警后取不到有效的证据,受害群众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而犯罪分子却可以作案后从容潜逃。 (五)高速公路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高发的原因之一。高速公路防护网、铁丝网的破损、缺失,高管部门的疏漏、不及时修补使得高速公路封闭设施成为摆设,使得行人可以自由穿行高速公路,犯罪分子也可以方便潜伏作案、潜逃。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封闭、照明设施的缺失也使得犯罪分子可以很好的隐蔽、作案、从容的潜逃。 二、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的特点 (一)发案时间多为夜间,尤其以凌晨1点至4点居多 这主要是因为夜间便于犯罪分子隐藏,也便于得手后安全潜逃;而由于长途奔波,加上旅途劳累,夜间司机们往往疏于防范。 (二)发案地点多为特殊场所和地段 1. 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服务区是车辆停车、加油、休息、吃饭、方便的场所,车多、人多便于隐藏便于得手。而由于服务区的缺乏照明设施、封闭设施不完善,所以更便于犯罪分子得手后潜逃。如广西高速公路来宾市路段区的新兴服务区、来宾服务区等。 2. 高速公路上路面宽阔比较方便停车的地带。如桂柳高速公路的柳州东出口附近,柳南高速公路柳州西出口等处。这些路段一般都为某一出入口的引道、辅道,或者是较宽阔的紧急停车带,路宽且方便停车。所以这些路段往往成为货车司机停车检修、换人、如厕的理想停车点,殊不知这些路段也是车匪路霸的理想作案场所,他们时常在这些路段“守株待兔”。 3. 高速公路上的某些特殊路段。如宜柳高速0公里处,即柳南高速公路转到宜柳高速公路的连接弯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宜柳高速公路的魔鬼弯道。这些路段由于设计问题往往存在坡陡弯急的特点,过往的大货车只能低速行驶,故便于车匪路霸登车作案。 (三)作案手段及方式呈现多样性 1. 以偷为主。大多数的犯罪分子都采取的偷的方式,偷不成或作案过程中一旦被发现,再实施抢夺或者进行抢劫。这种手段多发生在服务区或路面较宽阔的易停车地带。 2. 抢劫多为团伙作案。在团伙作案中,歹徒往往直接持刀持械对车上人员进行抢劫,一般上车用刀械顶住受害司机后实施抢劫;比较恶劣的是有些犯罪分子上车后直接对司乘人员进行砍杀,然后再实施抢劫。这种手段在上述三种案发地都有发生。 3. 在路面上放置路钉,造成车辆故障后实施犯罪。这一种性质比较恶劣,犯罪分子往路面上撒玛钉、特制的钢钉或三角钉之类的破胎钉器,等待过往车辆轧上爆胎后,司机停车进行检修时再实施抢劫。这类作案手段往往不计损害后果,容易造成车毁人亡。因实施作案的歹徒都具有较强的侵财目的性,所以下手较狠,后果严重。这种手段没有特定路段,一般多见于路两边地理环境复杂,容易潜伏的路段。 4. 流窜作案。犯罪分子一般都有交通工具,他们在高速公路上逡巡,抢劫没有固定目标,而是看到一辆抢一辆,抢完就跑。这种手段典型的案例为2005年8月,一辆黑色小轿车从南北高速石湾服务区至桂柳高速波寨服务区一路进行抢劫,连续作案多起,然后再从桂柳高速公路苏桥收费站冲卡逃脱。 5. 快巴上盗窃。这种案件一般为团伙作案,团伙成员二到三人,先用一摞A4纸或相当物品偷换乘客笔记本电脑后,用胶水封死失主的笔记本电脑皮包拉链,当车停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给予乘客方便时再行潜逃。如中途不停车,则由其同伙配合,以要求方便为由要求停车,然后再伺机逃脱。 三、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防范的对策及建议 (一)依靠党委政府。在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防控工作中,要充分依靠党委政府,并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要在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中,把高速公路治安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中去,同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安排部署下,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厅局级联席会议,明确各方责任,多方协作,搞好综合治理工作,共同治理好高速公路。 1. 敦促高速公路业主部门完善高速公路安全服务设施。查疏补漏建立真正封闭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照明设施、其服务区保安有治安协防义务。高管部门是高速公路的物管部门,故应对高速公路治安防范承担义务。 2. 明确地方公安为高速公路盗抢案件的主要处警和侦破力量。根据自治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联合印发的桂公通[2000]129号及桂公通[2003]119号的文件规定,高速公路大队承担对指定路段的交通、治安工作的全面处理,刑事案件的先期处置;地方公安局负责高速公路的刑事案件的处理。而根据2006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及第九十一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之规定及其释意,实际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的公安机关,只能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不含其他公安机关。而高速公路管理支队是广西区公安厅交警总队的一个公安管理机构,不具有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的权限。 在处理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时,由地方公安机关来管辖,更有利于打击高速公路车匪路霸和防范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这是因为,其一高速公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区域仅限于一条路,而路两边的广大范围都属于地方公安局的管辖范围;二是高速公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承担着大量的交通管理、事故处理工作,已没有足够的警力和精力专门承担打击车匪路霸和防范高速公路治安刑事案件的工作;其三是大部分派出所、刑侦队熟悉环境,处警距离短、速度快,治安防控网健全、分布广;四是派出所、刑侦队经验丰富、全局意识强、线索意识强。五是犯罪分子作案不是单一的某类案件,因此由地方公安机关来查处治安案件有利于犯罪信息情报的收集和掌握,也更加有利于破案。 (二)进一步完善健全联动机制。要建立健全全辖区联动联防工作机制,制定联动联防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分析辖区治安突出问题,适时开展联动打击行动。工作中,在接到盗抢刑事案件报警后,第一时间通知辖区派出所及公安局刑侦队处警,我们出警协助,联合布控。和高管部门路政巡逻、收费站建立协作机制,互通信息,发挥监控等设备资源共享的作用,共同完善高速公路的管理。 (三)积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地方公安局,争取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立治安防控点,依靠地方或双方协作,安装治安综合防控监控系统(天网监控系统),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实施全天候的治安监控。这一点柳州市公安局、铁路公安局已经在其市内案件多发段如车站、火车站安装了此系统,治安防控查处效果显著。 (四)完善交巡警自我工作机制 1. 加大科技强警力度,增加科技装备建设。在盗抢高发路段安装电子显示屏,在夜间打出“严禁停车、防火防盗”等警示语,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安全,加强防范。如有条件,则在该路段安装综合监控系统,加大监控力度。 2. 合理安排警力,加强路面巡逻,增强路面管控力度。夜间巡逻时,开警灯及两侧照明灯,多鸣警笛,严查违法停车行为,同时提醒路边停车的司机注意安全,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在巡逻至治安多发路段时,多注意观察,看有无可疑人员,严加盘查。 3. 加强重点区域,强化特种行业管理。应加大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管理力度,加强对行业场所、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力度,开展周边治安调查、掌握周边治安情况。 4.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开展大练兵同时,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5. 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五进”及各种媒体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的同时,大力宣传高速公路治安防范,尤其针对长途大货车司机的宣传,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尽量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高速公路上不随意停车,上下车时要锁好门关好窗。

转载请注明来自壹条体育,本文标题:《道路治安管理范文》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